2024年9月3日

反讽

  

反讽,irony,虽然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用反语进行讽刺”,但是现代人似乎不容易识别。请听听阿兰妮丝·莫里塞特(Alanis Morissette)的 Ironic。连这位才女级的加拿大摇滚女歌手都搞错了。她所唱的“反讽”——例如,结婚当日下雨、迟到偏逢堵车、中了彩票却在第二天一命呜呼等等——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反讽,只能用“极具讽刺意味”来形容。

反讽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修辞方式,它起源于古希腊。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的喜剧,有时候会设定一个叫“eiron”的角色。这个角色装疯卖傻,满嘴蠢话,却把骗子打败,使其原形毕露。

众所周知,阿里斯托芬喜欢攻击苏格拉底(Socrates)。然而这个“eiron”的角色,很明显有苏格拉底的影子。一边攻击一边借鉴,也是很有趣的行为。

苏格拉底无疑是第一个用生活甚至用生命进行反讽的真实人物。这位大哲学家,一旦无事可干便走到雅典街头,故意摆出无知、虚心的姿态向路过的人请教。对方再显贵再聪明也好,总会在一连串问题的攻势下显得狼狈且荒谬,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更无知。

曾几何时,有个爱国诗人兼进步作家,本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诚之心,不惜自毁形象,用苏格拉底式反讽针砭时弊。有时候假装愚昧以反讽愚昧,有时候则假装低俗以反讽低俗。可是,事与愿违。他不但得不到任何效果,反而被众人斥骂“流氓”、“猥琐男”,又被指控“处处留情”、“伤风败俗”。最后,万念俱灰的他逃回森林深处的象牙塔。

我最近在酒吧邂逅这个“猥琐男”,他当时正坐在最阴暗的角落没精打采地啜着朗姆酒。我适时上前安慰两句:兄弟,与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相比,你的下场实在好得多。引以为戒吧,愚人、庸人和又愚又俗的人不懂幽默,以后别跟他们玩反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