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6日

鲍鱼

  

有些体味特殊的“人士”(现在凡是能够直立行走的地球生物都可以称“人士”),会使用香水、香膏、止汗喷雾等东西。可是,如果使用了不适当的香味,它不但起不了任何掩饰作用,反而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其实,掩饰特殊气味的最佳方法是用另一种相当或者更强的同类气味。经验告诉我们,榴梿、咸鱼、虾酱、臭豆腐、党章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它们在外观上不怎么惹人反感。使用须知:这些东西一定要暴露在阳光之下,让人以为所有臭味都是它们发出的,而它们的主人则是冰清玉洁的。假如遇到重要的人,使用者还可以主动出击,适时送礼。“听说令堂喜爱吃咸鱼,卑职不远千里觅得广东陈年咸鱼一条,望笑纳。”对方一定感动得泪如飞花。“这小子为了本官不惜染上一身咸鱼味,应该提拔提拔他。”所以说,只要运用得当,臭臭联合,必能负负得正。

这一招,有需要的“人士”请随便使用,无需向鄙人支付专利费。因为发明者不是鄙人,而是已经作古千年以上的赵高先生。没错,就是那位指鹿为马的著名太监。别小看这个太监,他可是高级太监,出自赵国王族,饱读诗书,后因父母犯罪而连坐,遭宫刑去势。呜呼。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出巡,归途命丧沙丘(今天的河北省广宗县)。看着皇帝咽气的有贴身侍从赵高,以及三个级别较低的太监(他们都是赵高的手下)。秦始皇留下一封已经封口的帛书,是给扶苏的。扶苏是长子,一度被立为皇太子。然而这不肖子孙,竟敢对父皇震天动地的“焚书坑儒”运动提出不同意见。失宠加外放,已经是最低消费了。扶苏被遣送到蒙恬的军队里。蒙恬的军队一直驻扎在北方长城,抵抗匈奴入侵。

秦始皇在临终时一定对所有儿子(通过传统途径出世的儿子有二十多个,“黑户口”不计其数)审视一番,最后选择有点忤逆却是最优秀的扶苏。帛书的内容是叫扶苏速回皇都主持葬礼。这等于说,由扶苏继位。秦始皇没有料到的是,一个惊天大阴谋在他闭目的一刻旋即发动。

赵高看过秦始皇的帛书后,马上与丞相李斯和公子胡亥结成同盟,密谋后作出以下决定:一、秘不发丧;二、以皇帝名义命令扶苏和蒙恬自杀;三、回皇都咸阳后公布假遗诏,让胡亥成为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智商不怎么高。

秘不发丧绝非易事。赵高必须坐在皇帝专用的辒辌车里假扮皇帝。“辒辌”二字,鄙人认为,很有可能是为这种豪车专门造出来的汉字。最初,没有窗子的叫“辒”(可能与“温”有关联),有窗子的叫“辌”(可能与“凉”有关联)。后来活动窗门被发明出来,辒与辌便合而为一。只不过,为免露馅,赵高不敢开窗。这样,另一个问题就产生了。时值炎夏,尸体腐烂得很快,那种扑鼻的腐臭,在高温和相对密封的空间内,绝对能够把人熏得昏死过去。为了得到最高权力,赵高真的拼了老命了。

纸始终包不住火。中国最高领导人越来越烂、越来越臭,迟早会让辒辌前后的文武百官察觉。怎么办呢?赵高突然想出一条妙计:命人在所有随行的马车上都装载一石鲍鱼。一石,相当于现在的三十公斤。鲍鱼,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那种椭圆形贝壳软体动物,而是指咸鱼。《孔子家语》就有云,“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虽说人的嗅觉有适应性,但是赵高肯定不同意“久而不闻其臭”。他的目的也不是让人“久而不闻其臭”,只要分不清咸鱼与尸体就足够了。一起昏死过去吧。最终,总算蒙混过关。顺便一提,广东人有时候把尸体戏称为咸鱼,不知道是否与这段历史有关。

最后,扶苏自杀身亡。蒙恬怀疑有诈,拒绝自杀,却逃不过赵高的黑手,惨死狱中。阴谋三人组政变得手。

试想想,如果没有咸鱼,簇拥辒辌的文武百官就会嗅出阴谋。如此,中国历史就会很不一样。扶苏继位,成为仁君,安全度过柏杨所讲的新皇朝瓶颈期。既没有陈胜吴广,也没有项羽刘邦,秦朝说不定可以千秋万世。然而这一切假设,只能在咸鱼的气味中变成一席趣谈。

罢了,管它狐臭还是人臭,管它太监还是皇帝,民以食为天,起筷吧,梅香咸鱼蒸肉饼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