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硕果年代,听诊器、皮下注射、消毒法和麻醉术等等的出现,使外科手术变得越来越安全。然而,有一个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输血。手术中的病人如果失血过多,就必须及时得到补充。可是,接受输血是一场五五开的赌局,很多病人接受输血后在短时间内死亡。为什么会这样?
1901年冬天,狂暴的北风刮过维也纳每个角落。在维也纳大学病理研究所的一个实验室里,年轻的医生卡尔·兰德施泰纳(Karl Landsteiner)感到有点沮丧。刚才的胆囊手术失败了。手术本来进行得很顺利,但是一进行输血……为什么?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接受输血,有些人却不可以呢?难道有些血是不能混合的?他叫来两名助手,在他们身上取走一些血,也取了自己的血,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混合。咦?!他叫来更多的人,取了更多的血,进行更多的混合,终于得到一个震撼世界的结果——血型。
在最初的实验中,兰德施泰纳发现了三种血型——A、B和C(C后来改成O),它们之间会产生抗原—抗体反应。比如,A型血的红血球表面具有A抗原,当它输入B型血人或者O型血人的血管里,人体就会产生抗体与之对抗。也就是说,他们的血液会对新来者发起攻击。但是,相同的血型不会产生抗体。
当然,AB型对其他三种血型都不会产生抗体,是万能受血者。兰德施泰纳一开始把AB型漏掉了。不过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这种血型只占人口的4%左右。
由于这个重要的发现使安全输血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成功率,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兰德施泰纳。他并没有就此停步。十年之后,即1940年,他又在血液里有重大发现——他发现了Rh因子。
Rh因子,Rhesus factor,又译作猕因子或恒河猴因子。之所以取这个奇怪的名字,是因为它与恒河猴血液中的红血球表面抗原相同。绝大多数的人都带有Rh因子,即Rh阳性。只有极少数人不带有,是Rh阴性。Rh阳性的人可以接受相同血型的Rh阴性的血,反过来却不可以。所以Rh阴性的人要事事小心,大量出血的话会有很大的麻烦。
除此之外,兰德施泰纳还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分析不同的血型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由于证据不足,这次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几十年后,日本作家能见正比古将它发扬光大。他在1971年出版了一部详细分析血型与性格关系的著作。今天的血型性格学说,就是建基于能见正比古的研究。
能见正比古的研究非常详尽,比如四种血型的财产观念,他是这样概括的:
O型:巧于金钱运筹、使用。能积累财富。为处理人际关系乐于破财。
A型:财产管理精心、细致、不容差错。但消费性强,积蓄较少。
B型:重计划、预算。但财产管理较马虎。主张合理消费,常被认为吝啬。
AB型:财产管理、运用均较精明,见长于商务,但对财富的欲望不大。
血型性格学说在二千四百多年前就可以找到理论依据。希腊的神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of Kos)提出四体液说。他认为人体内流着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四种体液,相对应为四种气质,它们分别是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种血型,似乎又与四种气质有不少相通的地方。
尽管如此,血型、气质和九型人格等理论,至今依然缺乏有力的科学证据作支持,因此被归入疑似科学或伪科学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