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6日

巧合与剽窃

   

上田秋成在晚年完成的《春雨物语》,可视为《雨月物语》的姐妹篇。后者因为沟口健二执导的电影而蜚声国际。两部作品都是神怪故事集,不过在趣味性方面,前者不及后者,而其思想性,前者则更为深刻。

《春雨物语》中有一篇叫《歌之颂》,与其说是物语,不如说是文论。

作者比较了几首和歌(注:本文的译文采用陕西人民出版社的《雨月物语·春雨物语》,译者王新禧):

1、被后世誉为经典杰作的山部赤人之歌:

和歌山之浦,海浪汹涌;潮汐惊起水鸟鸣,栖于芦荡中。

2、圣武天皇巡视阿虞浦时,留下这一首歌:

松原见佳人,潮汐涨复落,鹤惊去又回。

3、又有个叫高市黑人的歌人,在尾张海边咏了一首歌:

樱田观飞流,潮汐涨复落,鹤惊去又回。

4、《万叶集》中也有这样一首歌:

难波滩头潮涨落,鹤鸣飞渡淡路岛。

这几首歌真是惊人地相似,均包含“海岸”、“潮汐”、“惊起的飞鸟”三个意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巧合还是剽窃?如果是剽窃的话,那又是谁剽窃谁呢?

要知道,山部赤人和高市黑人都是圣武天皇的下臣,即使给了他们一百颗豹子胆,恐怕也不敢剽窃天皇的作品。

上田秋成认为,这些作品都是原创的。他解释说,歌人因为情趣相近,故而所咏之物相近、所感所想相近,不足为奇。况且,以歌抒发个人感情,并无剽窃的必要。“歌人歌其所见,咏其所思,坦荡、率真、质朴,这些正是和歌的灵魂所在。”

与诗歌相比,音乐更容易产生雷同的情况。音乐只有“doremifasollasi”这7个基本音级,雷同的概率也较之其它艺术形式为高。鄙人也曾经创作过歌曲,有时候实在无法确定一段由衷而发的调子是原创还是来自曾经听过的一首不记得出处的曲子。可能是有作曲经验的人都有这种体会的缘故,业界以八小节为判断巧合与剽窃的标准。意思是说,如果两首歌曲超过八小节雷同,那么其中一首有可能为盗作。这个标准比较宽松,却是合理的。

鄙人赞同上田秋成的见解。艺术创作是个人天赋和激情的迸发,没有剽窃的必要。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可是,随着传播技术发展,随着文艺进一步商品化,一件作品随时牵动难以估量的利益,创作的目的就不再像以前那么纯粹了。这时候,如果善意过度,就会纵容剽窃;如果恶意过度,又会冤枉巧合……或者,我们可以有一点“种族歧视”,对于剽窃成性并且得到政策保护的国家,“不惮用最坏的恶意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