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9日

沉默的螺旋

  

打个比方说,远东某国一个叫什么浪的社交网站正在讨论一个热门话题:最新修订版宪法规定,每人每月至少吃一次猴脑,以弘扬传统文化。

对这种残忍的“文化”,我们不敢苟同,更不用说弘扬了。可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所谓“正面”、“正能量”、“正三观”的叫嚣总是特别刺耳。反之,反对者则气息奄奄,而且一出现就立即被扑灭……看到这种一面倒的局面,理性会要求我们“明哲保身”,保持沉默。只是,如果你选择了沉默,你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参与并推动了“沉默的螺旋”。

所谓沉默的螺旋,是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依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在1974年提出的政治学和传媒学术语。她为此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一部论著《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社会的皮肤》,并与多名美国学者展开激烈的争论。

要解释这个奇怪的术语,除了通过学者们那一大堆故弄玄虚、艰涩古奥的辞藻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常识将这个被复杂化的问题重新简单化。通俗地讲,有这么一种现象: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观点与社会主流观点不一致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沉默。积聚的沉默继而形成一个螺旋,将主流观点推到更高的位置。

诺依曼担心的是,社会上的主流观点其实并非真正的主流,而是牢牢掌握话语权的少数人制造出来的假象。人们因为这些假象而沉默,形成沉默的螺旋,反而推动了虚假的主流观点转化为真正的主流。

至于沉默的螺旋的深层因素,我们其实可以在很多更早的著作里找到答案,例如,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在1941年出版的《逃避自由》。弗洛姆认为,逃避自由是人的天性,他们害怕独立、害怕自主,只有待在群体里才会感到安全。同时,群体将与别不同的人视为“害群之马”,采取极其残忍的打击手段。如此这般。

今日的远东某国,发达的资讯科技加上顽固的专制制度,情况更加恶劣、更加丑陋。一、只有统治集团有话语权;二、喉舌、网警、五毛粉红飞扬跋扈;三、人民异常懦弱。于是,我们看到一个终极版沉默的螺旋。

要打破沉默的螺旋,理论上可以很简单,就如瓦茨拉夫·哈维尔(Václav Havel)所说的“无权力者的权力”——讲真话。只要人人都讲真话,所有建立在谎言之上的体制都会土崩瓦解。然而,在这个是非不分、指鹿为马的世界,讲真话谈何容易。你不愿意变成“犀牛”,就会成为“人民公敌”,欲置诸死地而后快。那么,你还有勇气讲真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