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2日

一文鸡

  

1543年,西班牙探险家在玻利维亚的波托西发现一座银矿。发现者绝对不可能想到,这个位于安第斯山上海拔四千八百多米高的地方,矿物储藏量竟然如此丰富。它一直开采到19世纪才枯竭,一共产出15万吨白银,占全世界60%。开采者也绝对不可能想到,他们的劳动成果大部分最终收进中国人的库房。

早在15世纪末,葡萄牙人从海路到达东亚,跟闽粤地区的明人(即大明国的臣民)有生意往来。从16世纪开始,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等,陆续走在这条发达之路上。这是典型的套利活动。外国人用白银(主要)和黄金(次要)换取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然后运回本国高价出售。另一方面,中国人却对外国商品毫无兴趣,致使长期以来中外贸易处于严重的贸易顺差状况。根据重商主义理论,中国自然是占尽便宜的一方。然而,中国历史书却集“得了便宜还卖乖”、“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和“倒打一耙”这三大民间智慧于一身,居然斥骂洋人利用货币入侵中国,真是典型的受害者病态心理。

正如前文所述,外国商人主要用白银进行交易。1619世纪,由于坐拥银山,西班牙银元自然是国际上最主要的流通货币。收到西班牙银元的中国人,很快给它取了两个诨名:其一,因正面图案是西班牙王室家徽,一个长方形盾牌,看上去像一本书册,便叫“本洋”;其二,因背面图案有两根赫拉克勒斯之柱,又叫“柱洋”。

波托西银矿枯竭后,墨西哥跃升为最大的白银出产地。1821年,墨西哥脱离西班牙独立,他们也开始铸造自己的银币。墨西哥银元的正面图案是仙人掌,背面是老鹰。这次中国人比较厚道,只给它取一个诨名,叫“鹰洋”。“鹰洋”逐渐取代西班牙“本洋”,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也成为中国人接触最多的外国货币。

银币有一个不成文的国际标准:一个银币需含银量九成,重0.72两。大清国也及时与国际接轨,抛弃过去“银两”(即每个银元重一两)的观念,改铸重0.72两的银币,称为“一元币”或“一文币”。

既然全球大部分的白银都在中国,那么清廷把缴纳的外国银币熔掉,再铸成自己的银币,正好是彰显国力的大好机会。不幸的是,这个如意算盘被中国人的民族性砸碎了。以光绪年间的一次检查为例,全国十多个省所铸的银币,平均重量0.7177两,这个倒与国际标准出入不大。然而一检查含银量——“Eureka! Eureka!”——就发现问题了。含银量竟然只有六成多一点。由九成变六成,相差的部分到哪里去了?只要你不是刚刚移民到地球的火星人,你会懂的。

广东是最早与外国商人接触的地区,外国银币在广东的流通度也比国内其它地区要高。可是,广东人很少机会见到老鹰,当他们看到墨西哥“鹰洋”的图案时,还以为那是一只鸡呢。因此,广东人把它叫作“一文鸡”。

很多年之后,银本位制被取消,银币不再成为流通货币。但是,“一文鸡”这个词依然保留至今。无论是一元纸币、一元硬币还是一元电子红包,广东人都会叫作“一文鸡”。当然,今非昔比了,今天“一文鸡”的价值,连一只糯米鸡都买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