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

罗汉果

  

岭南地区“自古”被中原人诬为“瘴气之地”。颠来倒去、刺刺不休之下,最后连南蛮人都信以为真(由此可见,中国式洗脑是多么厉害、多么传统)。为了预防瘴疠,他们竟然钻研出不少中草药饮料,并将奇特的药方一直传承到今日。

正如左胶所言,我们不能“一竹竿打死一船人”。不是所有中草药都是毒药。要提出反证的话,我会拿出罗汉果茶。罗汉果茶是极少数无害的“天然”饮料之一。

这种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原产于亚洲亚热带山区。广西桂林大约在19世纪初开始人工种植,现在世界上90%的罗汉果出自桂林下辖的永福、临安、临桂三个县。

罗汉果在夏季开花,秋季结果。果农采摘圆形果实后,用烘烤的方法,制成干果。罗汉果茶就是用干果泡成的。虽然《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医宝典均没有介绍,但是这丝毫难不倒无所不能的老中医。他们宣称,罗汉果茶“性凉”,因此能清热解毒、清肺润肠,主治百日咳、痰火咳嗽、血燥便秘等症。

很多年前,我经常有喉咙痛、口腔溃疡等症状。平时潜伏在四周的老中医(几乎人人都是老中医)纷纷冒出来,一致断定,我的问题是“上火”。此“火”乃长期熬夜写稿所致。他们的药方各有不同,在廿四味、王老吉、五花茶、苦丁茶相继失败之后,轮到罗汉果茶登场了。

广西人在酷暑中吃“性热”的狗肉,也不见集体“上火”,一定是得到罗汉果的庇护。于是我满怀信心地开始“罗汉果健康人生”,“每日一罗果,医生远离我”(向当代旧诗“诗人”学习,为了工整,不惜削足适履,删“汉”一字)。

罗汉果茶的味道还不算太差,其含有 mogroside,甜度是蔗糖的300倍,会令人感到愉悦。再添加一些想象力,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味。只是后劲不继,陶渊明的形象越来越模糊,被忽悠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到后来我恍然大悟,“上火”的病因压根儿不是熬夜写稿,而是熬夜喝酒,而且是烈酒。

至于罗汉果为什么叫罗汉果,至今人们还没有恍然大悟。有多种猜测,最形象的说法是,罗汉果的外形像罗汉的大肚腩。一说罗汉,中国人自然想到一个肥头大耳、袒胸露乳、腆着个大肚腩的和尚。可事实上,真正的罗汉并没有大肚腩。

梵语“arhan”音译为“阿罗汉”,简称“罗汉”,意译为“应供”,即当受众生供养。在佛教诞生之前的印度教已经使用这个词,指受尊敬的修行者。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有时候也以阿罗汉自称。阿罗汉修行相当艰苦,因此外貌上都是鸠形鹄面、又黑又瘦的。可是,佛教进入中国后,却发生很大变化。中国罗汉竟然变成光头大肥佬。为什么会这样?细想之下,你会感慨现实主义的力量。中国的所谓佛门子弟,不就是这个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