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日

克瓦斯爱国主义

  

历史已经证明,西方价值观不适合俄国人民。俄国有俄国的传统,俄国人有俄国人的血脉。农奴制自古以来就是俄国的传统,反对农奴制是数典忘祖、大逆不道的可耻行径!俄国人民是不会答应的。我们相信,只有坚持沙皇的正确领导,走有俄国特色的农奴主义道路,才能够打造和谐社会,建设幸福、祥和的家园。道路虽然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来,让我们一起歌唱祖国:一样的泪一样的痛,曾经的苦难,我们留在心中;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

当然,俄国人民再粗鲁,也不会用这样笨拙的词、唱这样猥劣的歌。只不过,中国人民喜欢“本地化翻译”,不才只好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

随着工业革命、民主运动的爆发和发展,19世纪的欧洲进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所称的资本主义高速发展阶段。反观俄国,却仍然被落后的农奴制捆住手脚,无法前进。眼看与欧洲的差距日渐增大,改革的呼声此起彼落地响起。看到这种苗头,反动势力也不敢怠慢,马上利用各方面的优势,进行反攻和围剿。在舆论上,他们有一种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叫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没有任何逻辑可言(例如上述的“本地化翻译”),作家尼古拉·果戈里(Nikolai Gogol)讥讽为“克瓦斯爱国主义”。

改革还是守旧?19世纪的俄国文坛也分为两大阵营:主张改革的西欧派(也叫进步派)和死抱传统的斯拉夫派(也叫民族主义派)。果戈里属于前者。但是,后者势力大,不但有沙皇和贵族撑腰,占绝大多数的愚昧无知的民众也站到他们一边。论战多年,果戈里感到筋疲力尽、心灰意冷,不幸地患上严重的抑郁症,最后以绝食的方式离开这个叫他绝望的世界。时年42岁。

令人稍稍得到安慰的是,当年名噪一时的民族主义派作家,早已被历史巨浪所吞噬。而果戈里的作品却经得起时间的洗刷,至今屹立不倒。他所创造的“克瓦斯爱国主义”一词,也写进现代俄文成语词典,用来形容那些抱残守缺又自称爱国的可笑行为。

克瓦斯是东斯拉夫人的传统饮料。它用黑麦面包发酵酿造,酒精度极低(通常在1%以下)。自彼得大帝时期开始,它已是俄罗斯的平民饮料,还试图向中西欧地区输出。不过,因其口感粗糙,除了粗鲁的俄罗斯人之外,其他地方的居民似乎不太接受。所以,它就只好成为俄罗斯特色“国饮”了。

农奴制起源于罗马帝国末年。俄国沙皇自称继承罗马皇帝的权杖,那么农奴制确实如民族主义派所言,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他们说农奴制和克瓦斯是俄罗斯传统的代表,我们无法辩驳。

然而,“十月革命”之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飓风席卷俄罗斯大地和俄罗斯人的脑袋。俄罗斯传统遭到毁灭性破坏。沙皇被枪毙了,农奴制被消灭了,克瓦斯也一度被视为封建余孽而遭到摒弃。讽刺的是,列宁一命呜呼之后,斯大林为了巩固政权,又祭出爱国主义这件凶器,新型农奴(又名集体农庄劳动者)再现,克瓦斯也恢复名誉,再次成为民族骄傲。在冷战时期,这个民族骄傲还叫嚣着要与美国的可口可乐争霸,因此被人戏称为“共产党员的可口可乐”。

克瓦斯根本无法与可口可乐相提并论,正如宁夏葡萄酒没有资格与波尔多葡萄酒同桌。然而为了爱国,有些人可以罔顾事实、指鹿为马,他们正是果戈里的讽刺文学所讽刺的对象。对这些人,你不能辩论、不能讲道理,只能讽刺、只能调侃。

“俄罗斯无所不能,除了改革。”

顺便一提,我认为,有两种上等的幽默,一种是一本正经地开玩笑,另一种是在玩笑中讲出真相。而奥斯卡·王尔德总是能够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