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都爱逛商场。很好,当你买到一条心仪的裙子之后,是否也会跟着买一件合适的衬衫与它配搭呢?然后,你是否进一步想到,你家中虽然有超过一百个包包,却没有一个能够衬托这套十分抢眼的新衣裙?于是乎,你只好买买买,买买买,直到心满意足(或者信用卡被刷爆)才归家。
男士可别笑。当你添置了一套“家庭影院”音响组合之后,是否觉得那台用了两年的电视机有点过时呢?当你买了一辆名车之后,是否想方设法弄一个吉祥的车牌呢?
以上,绝对不是个别现象,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专家学者也很乐意描述它。这个有趣的现象有一个专有名词,我们称之为狄德罗效应(Diderot effect)。
丹尼·狄德罗(Denis Diderot)是18世纪哲学家,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某天他收到朋友赠送的一份礼物——一件非常漂亮而且价值不菲的绯红色睡袍。
穿上这件高级睡袍悠闲地坐在书房的椅子上看书,实在是一流的享受啊。可是,狄德罗发现自己根本无法专心看书,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哦,对了,椅子太普通了,完全配不上这件高级睡袍,换一把名师设计的椅子吧……哦,对了,桌子也是中档货,换吧……咦,书柜的款式也有点旧了,换吧……烛台,天啊,现在谁还会用这样的东西照明呢?换吧……最后,整个房子都焕然一新。
这一下,哲学家应该感到满意了吧。不,他感到很痛苦,因为这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他的生活竟然被一件睡袍劫持了。再想到还有一大堆账单需要支付,他就更苦恼了。这起“睡袍事件”,后来被狄德罗写成一篇叫做《告别旧睡袍的懊悔》的随笔。
1988年,加拿大学者格兰特·麦克拉肯(Grant McCracken)用“狄德罗效应”这个短语来描述他的社会观察。我们可以把狄德罗效应简单地解释为“配套想法+完善想法+虚荣心+物欲”。
狄德罗效应是可怕的,如果连哲学家都无法抵御,一般人又可以吗?我记得儿时读过一则故事。在中国古代,有个人给仇敌送去一块价值连城的玉佩,仇敌得到玉佩后,做了最名贵的衣裳,买了最奢侈的家具,建了最豪华的宅第,增添了一大班奴婢,请来了最尊贵的客人,夜夜笙歌,最后竟至破产。
我好像没有仇敌,如果有的话,我一定让他知道什么是狄德罗效应,然后静待他的报复……哎呀,我好害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