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5日

廊桥

  

1992年,53岁的退休大学教授罗伯特·詹姆士·沃勒(Robert James Waller)出版了生平第一部小说《廊桥遗梦》。他也许做梦都没有想过,这本薄薄的小书竟然卖出超过五千万册,成为傲视20世纪的超级畅销书。

1995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将小说搬上大银幕,并亲自担任男主角,与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共奏一段乡村恋曲,创造1.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神话。

必须指出,“廊桥遗梦”是典型的港台式伪译。原名是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应该译成“麦迪逊县之桥”,或者是更具体的“麦迪逊县的廊桥”。因为男女主人公的浪漫邂逅,正是麦迪逊县其中一座廊桥——罗斯曼廊桥充当红线。

伊奥华州的麦迪逊县现存六座廊桥(小说却称有七座)。最著名的罗斯曼廊桥建于1883年。由于历史悠久,它在1976年入选美国“国家史迹名录”,成为当地人的骄傲。

廊桥,covered bridge,从名字可知,是指有顶盖和侧板的木桥。廊桥古色古香,加上小说和电影所倾注的情怀,都为它们增添一份朦胧的美感。然而,非常遗憾,廊桥的诞生并不是人们追求艺术美的结果,而是出于实用性的考虑。

我们不知道廊桥最早在什么时候出现,可以肯定的是,古时多个地区都各自发展出自己的廊桥。原因很浅显,木桥在风吹日晒雨淋之下,一般只能使用十来年。可是,加建顶盖之后,寿命就会大大延长。

四年前我参观过江西婺源的彩虹桥,据称它始建于南宋,后经过很多次重建,只能尽量保持原来的风貌。毕竟是木桥,即使有顶盖,也不可能不朽。

随着建筑技术不断革新,钢筋混凝土逐渐取代木材,20世纪之后,甚少有新廊桥建造。旧有的,倒塌的倒塌,拆毁的拆毁,剩下的变成景点,被保护起来。

廊桥为实用而建,一如《廊桥遗梦》中的女主人公为了责任而放弃爱情、为了他人而牺牲自我一样,令人失望。不过,我们对通俗小说不必过分苛求,忘掉遗憾,和男女主人公共度四天美好时光吧。建筑师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运用匠心,为廊桥添加不少非实用性的色彩。走在其中,你或者会暂时忘记,桥外还有一个令人失望的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