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

宝丽金兴亡小记

  

宝丽金,啊,宝丽金……作为一名资深的音乐爱好者,一说起宝丽金这个名字,都难免黯然神伤。这家曾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唱片集团,这个曾经将无数悠扬韵调送进千家万户的音乐名牌,现在已经变成一份淡黄色的怀旧情怀,就像在早已散场的演奏厅里茫然游弋的尾音。

宝丽金始创于1962年。当其时,西门子旗下的宝丽多唱片(Polydor)和飞利浦旗下的留声机—飞利浦集团(Grammophon-Philips)宣布合并,成立音符唱片(Phonogram Records),西门子和飞利浦各占50%的股份。到1972年,公司更名为宝丽金集团(PolyGram Group)。总部设在伦敦。从宝丽金这个名字可以看出,“Poly”加“Gram”,正是两大商业巨人合作的契约。

其后,宝丽金集团不断壮大,迪卡(Decca)、A&M、墨丘利(Mercury)、摩城(Motown)、小岛(Island)、伦敦唱片(London Records)等知名唱片品牌陆续加盟,加上原先的宝丽金、宝丽多、德意志留声机、飞利浦等金字招牌,阵容十分强大。发展到1990年代,宝丽金顺理成章地成为全球最大的唱片集团。

宝丽金麾下猛将如云,姑且不说其他,对本人影响很大的 Bryan AdamsAerosmithBon JoviSpitz 等,也是在宝丽金的推广下,进入我的世界,驱走长驻在那里的寒冬。

没有人会料到,宝丽金在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之间云消雾散。

1999年,宝丽金被美国的 MCA 高价收购,后来重组为环球音乐集团(Universal Music Group,现时全球最大的唱片集团)。吊诡的是,环球与飞利浦竟然无法达成协议,环球最终未能获准使用宝丽金这个商标。于是乎,曾经叱咤风云的唱片巨人,不得不黯然谢幕。

宝丽金的消失,当时是轰动世界的大新闻。由于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人们很久以后才回过神来。可是,痛骂环球和飞利浦已经无济于事了。消失的事物就像死去的生命一样,是不会复活重生的。2013年香港人重建的地区性唱片公司“宝丽金”,只不过是一件制作拙劣的赝品而已。

老音乐迷回忆宝丽金,回忆1999年发生的事情,都难免黯然神伤。当年没有人想到,今天也不会有人这样想:20世纪末宝丽金的消失,原来是唱片业在21世纪衰落的先兆。今天,已经没多少人愿意掏钱购买 CD 了,甚至不愿意到唱片公司网站付费下载。最后,环球和飞利浦,不,所有人,都是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