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6日

找死的兔子

  

但凡自杀事件,无论传媒报道还是坊间闲言,重点都一致放在自杀者自杀的原因之上。然而英国卡通画家安迪·莱利(Andy Riley)却告诉我们,动机根本不值一提,自杀方式才是自杀行为的精髓所在。

事实的确如此,一个非冲动型的自杀者,他可能为“用什么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个非常严肃的哲学问题深思熟虑不下几个月,甚至几年。一旦决定下来,筹备工作又可能再花好几个月。最后他使劲执行精心安排的计划,不管执行过程是否完美,都值得我们为之鼓掌。

或者有些人会有不同意见——常见的自杀方式不外乎那么几种嘛,上吊、割脉、剖腹、服毒、饮弹、卧轨、撞墙、投河、蹈海、跳楼、烧炭、吸煤气……就这些了,用得着挠头想那么久吗?

哎呀,谁说自杀方式只有这些?只要有创意,自杀也可以有成千上万种方法的呀。不信的话,请看莱利的《找死的兔子》系列作品。

我们不得不佩服莱利惊天地泣鬼神的想象力,他笔下的兔子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搞自杀活动,比如使用烤面包机、电熨斗、订书机、开瓶器、遥控飞机等等。呃,这些只是小儿科,它还利用一些著名的人和事物,比如挪亚方舟(坚决不上船)、纳粹军官(对他做侮辱手势),厚766页的精装《哈利·波特》(砸不死也脑瘫)等等。此外我还发现,这只可爱的兔子非常喜爱阅读。唉,一只可爱、诙谐、有创意的兔子,就此死去是不是太可惜了?黑色幽默往往就是这么冷酷的。

黑色幽默是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安德烈·布勒东在1935年首先提出,然后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被美国一批作家发扬光大。沉寂一段时间之后,现在它又在兔子身上再放异彩。

令人遗憾的是,这异彩在某些缺乏幽默感的国家却被视为不祥之兆。一些不知道黑色幽默为何物的教育工作者竟然指斥《找死的兔子》不道德,认为它有教唆青少年儿童自杀之嫌。真是胡说八道!至今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有任何人因为看了这个系列的书而自杀。遗憾之中的遗憾是,这些智力跟青少年儿童相差无几的教育工作者在审查之后也没有模仿兔子自杀。

我不想在道德层面上去评价任何书籍,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的那样,“书无所谓道德或不道德;书只有写得好和写得差之分。仅此而已。”没错!而我想说的是,《找死的兔子》系列是好书,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