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叶芝在回顾其文字生涯的时候表示,他在诗歌技巧上有几次重要的突破,都归功于欧内斯特·道森(Ernest Dowson)。
道森?何许人也?历史总是语焉不详。当维多利亚时代走到十九世纪末的时候,人们都在谈论奥斯卡·王尔德和唯美主义,有谁想到道森和颓废主义?今天我们要了解这位被严重低估的天才诗人和作家,就更加困难了。
1890年,叶芝与好友欧内斯特·莱斯在伦敦创立“诗人会社”,宗旨是聚集一群年轻诗人,共同切磋诗艺和探索诗歌的发展方向。叶芝很快就发现,会员中有一个叫道森的积极分子,每次聚会他几乎都不缺席。
道森绝非等闲之辈,他原本是牛津大学的优秀学生,只因为父亲经营的船坞生意急遽衰落,为了帮父亲分担辛劳和苦恼,他放弃学业,到沉闷的船坞工作。学业可以放弃,理想却不可以放弃。在工作之余,道森继续写诗。他热爱写诗,写最优美的诗。他的诗作不时发表在最重要的文学刊物。这样,他日渐成为年轻诗人的榜样。
诗人必定有爱情。就像但丁有贝阿特丽采、彼特拉克有劳拉,道森也有他的苦恋对象。这个女子叫阿德莱德,她的父亲经营饭馆,属有产阶级。我不知道道森是不是有我们现代人所说的洛丽塔癖,他爱上阿德莱德并向她求婚的时候,她只有12岁。这个年纪谈婚论嫁,即使在维多利亚时代,也未免过早了点,遭到拒绝完全是预料之中的结果。等待吧。在等待的日子,道森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她——为她写下无数动人的情诗。
不料,本来已经不算平坦的命途,急转直下,使道森措手不及地跌落人生的深渊。惨剧发生在1894年,或者说,都发生在1894年。首先,生意上接连失利使道森的父亲积劳成疾,最终死在病榻。接着,母亲不胜悲痛,亦上吊自尽。然后,这些变故重创了道森的身体。那年冬天,他似乎患上了当时跟死神仅一墙之隔的肺病。
不过,道森不是死于肺病的,而是死于酗酒。他说过,他不得不用“更疯狂的音乐和更浓烈的酒”来冲淡身心的痛苦,以及对阿德莱德的热恋。也许他把获得幸福的最后希望寄托在阿德莱德的身上。很快他就醒悟了,根本没有希望。那个变得越来越美丽的姑娘,为了鬼才知道的原因竟然下嫁一名庸俗的侍者。这次打击使道森一蹶不振。他黯然渡过英吉利海峡,隐居在法兰西喧闹的人群中,依靠写作和翻译所得到的微薄收入勉强为生(也许不勉强,如果不酗酒的话)。那首令人落泪的《它们都不长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收录在1896年出版的诗集《韵文集》)。
在法国度过三年之后,道森重返英国。这表示他要重新振作吗?很有可能是这样。他感到美酒玫瑰的年华是多么的短暂,他一次又一次在迷梦中看见为他敞开的天堂的大门。没错,人生短暂,没时间悲伤。他奋笔疾书,在两年内创作了一个剧本、一部小说和一本诗集。只是,它们都成为票房毒药。我们可以在政府档案里找到出版记录,但是找不到关于道森的生活状况的记录。有一点可以肯定的,他一直在酗酒。
就在1900年新年到来之前几天,中断的线索再度出现。作家罗伯特·谢拉德在伦敦一间酒吧发现了道森,当时他已经醉得不省人事,而且身无分文。谢拉德把他带回家中,请来医生。医生没有说话,只摇了摇头。长期酗酒使他本来就不堪一击的身体再也无法恢复,六个星期后,道森永远离开这个世界。年仅32岁。
唉,除了一声叹息,我不知道用什么来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