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

房龙热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是美国的畅销书作家,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名噪一时。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知名度大不如前。个中原因,是由于房龙所撰写的历史通俗读物,无可避免地被不断演进的历史以及不断挖掘的考古发现日渐抛离。它跟科普读物一样,很难保持五十年不过时。

有趣的是,近二、三十年中国却反潮流地掀起一股“房龙热”。准确地说,这股热潮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的。在此之前,房龙的书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禁了足足有半个世纪之久。房龙对民主、自由、理性和宽容的推崇,以及对专制、极权、愚昧和狭隘的鞭挞,自然会令一些人坐立不安。

文字生涯三十多年,著作等身,房龙留下一份颇为可观的书单。其中我披览过的有:《人类的故事》(1921)、《圣经的故事》(1923)、《宽容》(1925)、《美国史》(1927)、《伦勃朗的人生苦旅》(1930)、《房龙地理》(1932)、《艺术》(1937)。注意:括号内数字为该书初次出版的年份,而不是本人阅读的年份。

以上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很多令人感到乏味、压抑、头疼的知识,在房龙的笔下变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这个特点令他成为畅销书作家,也令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再现房龙热。

为什么?因为中国的作家、“大师”喜欢坐在高至云端的宝座上,使用人们听不懂的中文发号施令。而在中国读者的心目中,房龙就像村口大榕树下满肚子故事的老人般可亲,他坐在藤椅上,摇着蒲扇,抽着烟斗,包围着他的是一群吵吵闹闹的小孩子。“爷爷,快点讲吧,快点讲吧。”“别急别急,等我抽完这斗烟再说。”

没对比就没伤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