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4日

飞越迷惘

  

1987528日,还差四天才满19岁,然而在西德青年马蒂亚斯·鲁斯特(Mathias Rust)的心中,这个生日却无比遥远,遥远到可能永远也不会到来。

这一天,鲁斯特决定做出一个惊天的壮举——驾驶一架赛斯纳172单引擎螺旋桨小型飞机,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出发,闯入苏联领空。凭借难以置信的好运气,又或者,冥冥之中真的有神明给予帮助,这架在广阔天空犹如沧海一粟的小型飞机,竟然安全地降落在莫斯科的中心——红场。

这起突发事件立即引发全球大地震,有两大疑问人们亟需解答。

第一,苏联的防空网是全世界最严密的,号称连苍蝇都穿不过。为什么会被一架性能不算优良的小型飞机侮辱性地穿越呢?

第二,鲁斯特此举的动机是什么?苏联对付入侵者向来手段凶残。相信鲁斯特不会不知道,1983年一架南韩客机误闯苏联领空,立即被导弹击落,机上269人全部罹难。难道他没有想过,他的闯关几乎等同于自杀行为吗?

在冷战时期,阴谋论在两个阵营也有不同的表现。在社会主义阵营,人们往政治方面猜测。鲁斯特说不定是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间谍,他的行动为戈尔巴乔夫清洗军队中的反对派制造了借口。不过,这个阴谋论是站不住脚的。作为与美国争霸的超级大国,苏联绝对不会制造一起令自己丢尽颜面的丑剧。况且,在苏联解体之后,各种机密文件都被公开,并没有任何支持这个阴谋论的证据。

在资本主义世界,人们则往商业方面揣想。鲁斯特说不定是为他父亲的公司做宣传,因为他父亲是小型飞机经销商,主营产品正是赛斯纳小型飞机。只是,一个人怎么拜金,也不会用自己的生命或者儿子的生命去换取商业利益吧。此外,也有媒体报道,鲁斯特是因为失恋而意气用事。不过,鲁斯特予以否定。他说,这不是一时冲动的决定,而是考虑了一年的计划。

今天我们再回首往事,便会发现,所有阴谋论已是不攻自破。只要认真搜集、验证和分析当年的各项证据,我们不难作出一个合理的推断:鲁斯特的动机,不是要飞越苏联的防空网,而是他心中的迷惘。

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旧有的一套价值观。其后是冷战时期,一道铁幕分割西东。两大阵营剑拔弩张,核武器对准对方的心脏。一旦开战,世界将毁于一旦。

这导致西方人,尤其是青年,失去人生方向。美国的嬉皮士运动,法国的五月风暴,都是年轻人迷惘的大爆发。而生活在最前线的西德青年,无疑是生活在战争和死亡的阴影底下,他们的迷惘和痛苦比谁都要深。

柏林墙是德国的伤疤,是铁幕的缩影和象征。墙的两边,都是德国人,一边在迷惘中,另一边却在恐惧中。一共有一百八十多个东柏林人在企图翻墙投奔自由的时候,被东德守卫枪杀。

当这一类司空见惯的新闻见诸报端的时候,年轻的鲁斯特作何感想?鲁斯特生活在富裕家庭里,这给他太多的时间审视身处的世界。战火随时会毁灭眼前的一切,财富又有什么用处呢?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一切都太荒谬了!也许只有在飞行的时候,他才得到一丝慰藉。一天,脑中忽然产生一个叫他自己也大吃一惊的想法:飞越铁幕吧!

飞越铁幕?不要去,你想死吗?不去的话,难道要永远迷茫?难道要坐以待毙?

火种已经点燃,便会在年轻的心里熊熊燃烧。经过一年的心理斗争,最后他决定出击,把心中的热情释放。

鲁斯特在法庭上表现得相当镇定,他辩护说,冷战令世界撕裂,他希望通过这次飞行,建造一座虚拟的桥梁,连接东西方。他的言行感动了无数人,甚至有不少苏联人冒着被克格勃秋后算账的危险到法庭外声援他。最后在民意和舆论的强大压力之下,苏联虽然以违反航空法和非法入境罪判处鲁斯特四年监禁,但是只关一年,于第二年的八月把他释放。

又过了一年,柏林墙倒塌,东西德统一,共产主义政权纷纷垮台。世界不再有铁幕,不再有东西方对峙,自由把人们连接在一起。我不敢说鲁斯特对此有一份贡献,但是,他那次看似疯狂的行动,一定在铁幕另一边的青年的心中,留下一点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