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3日

门罗宫

  

四十多年过去了,门罗宫( Palácio Monroe)仍旧是每个巴西人心底的隐痛。

假如你在里约热内卢一家咖啡馆里倾听一个有经历的老人追忆往事,他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长及沧海桑田,长至桌上的桑托斯咖啡不再冒出热气。然后,他啜一口凉冰冰的液体,瞳孔变得迷茫。

1904年,为了在美国圣路易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展现桑巴风采,巴西人花了很多心思建造和布置展馆。由军队工程师弗朗西斯科·德·索萨·阿吉亚(Francisco Marcelino de Sousa Aguiar)设计的、体现当时最流行的折中主义风格的建筑物,拔地而起。由于展馆实在太出色,博览会结束后,巴西人舍不得拆毁,于是将其迁回祖国。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的金属框架、墙壁、拱顶、和装饰品先被拆成一块块,再用货轮从北半球运往南半球,最后在里约热内卢的中央大道重新搭建。不用问,这肯定耗费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没有人对此有微词。

这座建筑物以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之名命名。门罗的思想和政策被称作“门罗主义”。要旨是反对欧洲列强继续殖民美洲,让美洲成为“美洲人的美洲”。此话一出,19世纪拉丁美洲各地的独立运动立即受到极大鼓舞(包括精神上和物质上)。而巴西则在1822年脱离葡萄牙统治,然后在1889年从帝制过渡到共和制。门罗宫之诞生,表明巴西人并没有忘记这一份贡献。

落户里约热内卢之后,门罗宫最初十年用于迎接外宾和举办国际会议,其后成为联邦国会大楼。纸币和邮票都有它的图案。它在巴西的地位,相当于西敏宫之于英国、国会大厦之于美国。可是,军政府上台实行寡头统治之后,情况便发生变化。

独裁者埃内斯托·盖泽尔(Ernesto Geisel)决定拆除门罗宫,理由是门罗宫的地基阻碍正在修建的地铁工程。绕道的话成本将大增,最“经济”的办法,就是拆除障碍。一开始,他还顾及形象,假装调查“民意”,其实是指使喉舌和御用专家发动舆论攻势,贬低门罗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斥责它在美国出生,并无多少巴西血统云云。然而,这些谬论经不起辩驳,最终全部粉碎。独裁者遂恼羞成怒,凶相毕露,于19761月,不顾人民抗议,这座有纪念和象征意义的建筑物在无情的铁锤和碾压机之下化作尘土。宫中的藏品也被卖到世界各地,换来的巨额金钱统统收进军政府的库房。

纳粹党关闭包豪斯学校,共产政权“改造”北京城,塔利班轰炸巴米扬大佛……不说远的,近代的例子已经有太多太多了。动之以情没用,晓之以理也无效,在野蛮的专制统治者眼中,只有牢牢攥紧的权力和枪炮,没有他人,更没有艺术和文化。

远处的海滩传来狂欢节到来的脚步声,不同肤色的游客再次聚集里约热内卢。老人已经离去,在你的视野之内,是空落落的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