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8日

良莠不齐

  

一份叫“《人民日报》总结60个经常被大家误用的成语”的东西近来在山寨版推特(又名“微博”)和山寨版 WhatsApp(又名“微信”)被疯狂转发和点赞。它劈头就批评“生活中,有一些我们常常见到的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误解了它的本义”。

那么,我们以文中的“良莠不齐”为例,

 

良莠不齐:

[解释] 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侧重于品质。

[误用]常被误用形容水平、成绩等。

 

看看《人民日报》自己是怎样“误解了它的本义”的。

 

《人民日报》20191023日文章《坚持守正创新 推动融合发展》写道:

同时,网络空间也出现了信息真假难分、思潮正误并存、文化良莠不齐的现象,对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造成冲击。

 

《人民日报》2018124日文章 《积极解决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写道:

但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能够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偏少、结构不合理、质量良莠不齐,还不能满足人民对多元化、高质量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1111日文章《在线教育:走向“口碑竞争”时代?》写道:

据预测,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4330亿元。然而,在线课程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也频频曝出。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816日文章《网络直播不能没有门槛》写道:

网络直播前景的确十分可观,然而直播平台上的内容却良莠不齐,五花八门“噱头”让人不忍直视,某些主播不是今天“剁手指”就是明天“烧钱币”。

 

《人民日报》属下“人民网”有一个专题:

婚恋交友网站良莠不齐遭遇信任危机

 

不胜枚举。

以上各个“良莠不齐”均不是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而是——按照那份“《人民日报》总结60个经常被大家误用的成语”的说法——“误用形容水平、成绩等”。

我们当然不介意党国喉舌掉书袋,自我批评、自打嘴巴更是喜闻乐见。遗憾的是,难得的一次却打错了地方。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良莠不齐”的本义是什么。

莠,是一种田间常见杂草,俗名狗尾草。狗尾草的叶子跟禾苗相似,常常混在一起生长,令人难以辨认,也就难以清除。故而《孟子》有云:“恶莠,恐其乱苗也。”(意思是,讨厌狗尾草,怕它扰乱禾苗的生长)

莠后来生出比喻义,比喻坏、恶。如“莠民”意为坏人,“莠言”意为恶言。

所以,良莠不齐,照字面解,是指好的(“良”的本义)和坏的(“莠”的比喻义)混杂参错。

好的和坏的,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指事。形容水平、成绩,这叫活用,而不是误用。

 


图片来源:orthochrist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