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6日

玛芬人

  

《玛芬人》(The Muffin Man)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一首童谣,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对唱。

 

Do you know the muffin man,

The muffin man, the muffin man,

Do you know the muffin man,

Who lives on Drury Lane?

 

Yes, I know the muffin man,

The muffin man, the muffin man,

Yes, I know the muffin man,

Who lives on Drury Lane.

 

问:你认识玛芬人吗,玛芬人,玛芬人,你认识玛芬人吗,住在德路里巷的玛芬人?

答:是啊,我认识玛芬人,玛芬人,玛芬人,我认识玛芬人,住在德路里巷的玛芬人。

 

身在21世纪的我们,不妨通过这首童谣中的“玛芬”和“德路里巷”这两个关键词,管窥19世纪初的英国文化。

玛芬是一种食品,由切成两半的圆形面包煎烤而成。然后,根据各自口味,配搭培根、煎蛋、干酪、黄油、蜂蜜、白糖、盐等等,便是一顿简单而有营养的早餐。它在维多利亚时代备受市民喜爱。

这里折射两个客观现实。其一,经过工业革命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即便是社会中下层都有条件吃上一顿像样的早餐;其二,维多利亚人对工作的热情和拼劲,令早餐趋向简单和快捷。

值得注意的是,德路里巷当时是一个名声不太好的地方,是贫民区中的非法红灯区,妓院和赌场林立,犯罪率亦相当高。然而,这个居住在德路里巷的玛芬人却“出淤泥而不染”。他不靠非法手段营生,而是要自食其力,很有干劲地在街头叫卖玛芬。这种品格令人敬佩。

 

19世纪中期,这首英文童谣被荷兰水手带回本国,改编成荷兰语版。荷兰人当然不熟悉玛芬,遂将之改为牡蛎;也不知道德路里巷,又将之改为斯赫弗宁恩。

斯赫弗宁恩是海牙的一个区,一个繁忙的渔港,可口的牡蛎是其特产。

18811882年,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在海牙逗留过一段时间,受海牙画派代表人物安东·毛威(Anton Mauve)的鼓励,开始尝试油画创作。哼着童谣的小孩一定经常看见这个古怪的人,总是以一脸严肃独对深沉的斯赫弗宁恩海景。如果这些小孩有一点耐性,他们还会看到这个古怪的人如何舞动画笔,将那无法压抑的激情和天赋挥洒到画布上。

我知道,艺术不应该与玛芬、牡蛎作类比,梵高也不是玛芬人。不过,身处最庸俗的环境,却一直保持纯洁,任凭沾满铜臭的家族成员辱骂,任凭愚昧无知的乡镇庸夫驱赶,只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这个方面,梵高又可以说是高雅版的玛芬人。

话说回来,艺术终究不是玛芬。玛芬可以饱餐,艺术没有功用;玛芬人马上被小孩歌颂,梵高在一百年之后,才闪耀在“starry starry night”。

 


Vincent van Gogh, View of the Sea at Scheveningen, 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