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1日

苦瓜之苦

  

似乎所有广东人都喜欢吃苦瓜……至少是不抗拒吧。然而,尽管这些年人们向我提供吃苦瓜的益处不下一百种,我还是很抗拒。原因,就是名字中的那个字——苦。

明末清初的岭南文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对苦瓜作过详细介绍,他写道:“苦瓜,一名菩荙,一名君子菜,其味甚苦……大抵南方人喜食苦,其地火房,火炎上,炎上作苦,故人多以苦味解暑。”后一句的意思是说,怕上火?已经上火?来,吃点苦瓜就“无有怕”。

比屈大均大约早一百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描述:“苦瓜原出南番,今闽、广皆种之。”对苦瓜的药效,这个中医偶像指出,其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其子则“益气壮阳”。啊,壮阳!

只不过,李先生搞错了,苦瓜的原产地是印度,14世纪时经南洋传入广东,再由广东向北方推广。所以旧时广东人对苦瓜的另一种叫法“菩荙”,极有可能是对南番爪哇语“pare”的音译。当然,这个叫法现在已经没人使用了,多数人叫它“苦瓜”,少数人避讳“苦”,改称“凉瓜”。

既然苦瓜有那么多功效,利用它作馔,便成一种民间智慧。酿苦瓜、苦瓜田鸡、苦瓜炒肉丝、苦瓜炒鸡片、苦瓜炆排骨、苦瓜炆鸭、苦瓜捞牛肉等等,都是常见的菜肴。再由一些常见的苦瓜菜式,衍生一些常见的苦瓜俗语。

比如“苦瓜捞牛肉——越捞越缩”,这句歇后语比喻一个人越混越差,境况越来越坏。本来,牛肉煮熟就会缩小,与苦瓜无关,让苦瓜背此黑锅未免太不厚道了吧。

又比如“苦瓜炆鸭——苦过弟弟”,这里的“弟弟”读作“dǐ-dí”,象声词,模拟鸭子的叫声,也可以模拟口水鼻涕眼泪落下的声音。一语双关,就是告诉你一个“苦”字。唉,苦啊。

啊,差点忘了苦瓜干。将苦瓜晒干,切片泡水,据说也是消暑良品。苦瓜干也可以比喻一个人愁眉苦脸的样子。苦瓜晒干后,表面许多瘤状突起会缩在一起。一个人发愁的时候,五官也会向中心靠拢。很难看吧,那还不赶快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