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1日

历史学家的尊严

  

普罗科匹厄斯(Procopius)撰著《秘史》的动机是什么?至今依然未有定论。有学者从心理学角度管窥,猜测他晚年可能有严重的精神问题,至少是人格分裂。然而,其文从字顺、条理分明、时间地点人物无一含糊,足以推翻作者处于非理性状态的假设。

普罗科匹厄斯,这位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学家,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声誉卓著。他被公认为古代世界最后的大历史学家,承袭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塔西陀之希腊、罗马古风。他有三部巨著流传后世,是人们研究公元6世纪拜占庭历史必不可少的资料。

第一部是《战记》,共8卷,记述查士丁尼大帝在位时的所有战争,将这位拜占庭皇帝塑造成凯撒、奥古斯都一样的帝国英雄。

第二部是《建筑》,共6卷,记载拜占庭帝国内重要公共工程的建造过程,对皇帝的歌颂到了肉麻的程度,甚至对皇后狄奥多拉也极尽讨好之能事。

第三部是《秘史》,感情和用意完全相反,它毫不留情地揭露查士丁尼、狄奥多拉以及将军贝利萨留的种种恶行,强烈谴责他们凶残、贪婪和淫荡。这似乎是一部未完成之作,如果不是去世,估计作者不会停笔。

由于反差太大,一度有不少学者不相信《秘史》是普罗科匹厄斯的著作,直到近代经过科学鉴证,才消除这方面的争议。既然如此,本文开头的问题自然成为人们心中的最大疑问:他的动机是什么?难道他真的有精神问题,或者人格分裂?在进行推测或推断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查士丁尼大帝其人。

查士丁尼出身农民家庭,年轻时投靠叔父查士丁。查士丁也是农民出身,却凭借军事才能和卓著功勋取得皇位。由于没有子嗣,查士丁驾崩后便由侄子查士丁尼继位,其时新皇帝45岁。

无可否认,查士丁尼大帝有复兴罗马帝国的雄心壮志,他甚至比叔父更有军事才能,东征西讨,打了很多漂亮的胜仗。可是对内,他却变有限民主为完全独裁,摧毁了罗马人的传统和自豪感——法治精神。为了排除异己,他发动多场清洗运动,血流成河。

普罗科匹厄斯,一名宫廷史官,在惊涛巨浪中根本无法独善其身。请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

你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放弃抱负追随皇帝;二是退隐从此不问世事。对俗人来说,第一条路很容易走;对失意者来说,第二条路也不难。然而,请别忘记,普罗科匹厄斯是一个对历史和传统怀有感情和希望的历史学家。他开辟了第三条路。

皇帝一边行恶,一边抹掉自己的犯罪记录,甚至将自己打扮成圣徒。如果普罗科匹厄斯不撰写《秘史》,后人根本无从知道真相。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搜集、核实和记录都必须秘密进行,稍有差池将死无全尸。同时,对人必须假以辞色、虚与委蛇。这就解释了他的溜须拍马行为。又或者说,他夸张得无以复加的卖好,是一种反讽。

后来,《秘史》的手稿被装订整齐,封面写上“未公诸于世”几个字,藏匿在一个秘密的地方。这是不是普罗科匹厄斯临终前所为?我们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一千年之后这份手稿究竟是怎样来到梵蒂冈图书馆的一个隐蔽的角落。当图书馆管理员尼可洛·阿拉曼尼发现并打开这本书页发黄、字迹有点模糊的希腊文手写本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里面全是对查士丁尼大帝的指控!怎么可能?那位伟大的皇帝、伟大的圣徒!作者简直是在诋毁、在造谣!但是,他又被文字深深吸引。几经挣扎,最后决定出版。出版是正确的,让更多人知道、更多人分析、更多人讨论,逐渐地,普罗科匹厄斯的名字浮出水面。历史和历史学家,用一千年的时间,终于赢回尊严。

以上是鄙人对《秘史》写作动机的推断。可能过于武断,也可能是一厢情愿。不管怎样,我对这位历史学家投下信心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