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果即是猕猴桃,猕猴桃就是奇异果。若要细分,则可以说:从外国进口的叫奇异果,而中国土产的则是猕猴桃。
猕猴桃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至西南部。那部声称包治百病的《本草纲目》载曰:“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闽人呼为阳桃。”中国的猕猴桃是野生的,未被人育种改良。
1906年,新西兰旺阿努伊女子大学校长玛丽·伊莎贝尔·弗雷泽(Mary Isabel Fraser)到中国宜昌协助办学,平生第一次尝到猕猴桃的滋味。这位女士非常喜爱猕猴桃,希望回国后也可以尝到它,于是采了一些种子带回去。经过精心栽培,终于在1910年,第一棵猕猴桃树在新西兰开花结果。令新西兰人喜出望外的是,新西兰的气候似乎更适合猕猴桃生长,它的果实比原产地中国的更大更甜更多汁。新西兰人把这种水果称作“Chinese gooseberry”,直译为“中华醋栗”。
1960年代,新西兰种植的中华醋栗打入美国市场。美国进口商有点为难:如果沿用中华醋栗这个名字,消费者很有可能会把这种新西兰水果当作中国特产。为免误会,美国人给这种水果起了一个很有新西兰特色的名字——kiwifruit。
Kiwi,几维鸟,或者鹬鸵,是新西兰境内特有的珍惜动物,也是新西兰的国鸟和象征。这家伙浑身是毛,无翼无尾,非常可爱。若砍掉脖子和双腿,确实有点像猕猴桃。不过,千万别抱它,因为它那又长又尖的嘴巴即使不攻击你,也会发出“kiwi……kiwi……kiwi”的保证令你起鸡皮疙瘩的尖锐叫声。正是这种叫声,“kiwi”便成为它的名字。
虽然这种不会飞的怪鸟一鸣惊人,新西兰人还是对它宠爱有加,宠爱到竟然自称为几维人。所以,当美国人把“Chinese gooseberry”改为“kiwifruit”的时候,几维人不但没有意见,还很乐意接受。
197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腾飞,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世界各地的水果都堆上了香港人的餐桌。如同车厘子、士多啤梨、布冧、蛇果等水果一样,kiwifruit 也采用音译的译法被叫作“奇异果”(在台湾则叫“几维果”)。
在产量上,有个国家可以与新西兰和中国比肩,那就是意大利。年产量50多万吨,意大利人的行为真的相当奇异,你永远也猜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