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春天的一个夜晚,披头士(The Beatles)的贝司手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在睡梦中听到一段优美的旋律。他猛然跳起来,拿起笔和纸记下。当其时,乐队正在巴黎演出。
在梦中作曲?麦卡特尼本人显然也不敢相信。这段旋律可能是儿时听过却暂时被遗忘在脑中某个角落的民谣,碰巧在梦中抓住一个机会突破潜意识的樊篱吧。是这样吗?他见人就问,你听听这段音乐吧。怎样?以前听过吗?所有人都说,从未听过。
问了很多人之后,麦卡特尼终于相信灵感是非常奇怪的东西,它会在意想不到地方出现。于是他才在创作人的空格上骄傲地填上“列侬—麦卡特尼”。这是他与队友兼死党约翰·列侬(John Lennon)的约定——无论是谁创作的旋律,他们都一起填词和编曲,然后共享歌曲的版权。麦卡特尼曾问:“为什么不是‘麦卡特尼—列侬’?”列侬的回答是“别计较嘛,伙计。”
可是,这首梦中佳作列侬却没有任何贡献。麦卡特尼问他对歌词有什么意见,他拨弄了一会儿吉他,然后提议歌名叫“炒蛋”(scrambled eggs)……很好玩的恶作剧吧。当时他们的关系好得不得了,这种玩笑当然是无伤大雅,麦卡特尼还真的“炒蛋炒蛋”地唱了很久。直到五月,和女友到葡萄牙度假,在一个长达五小时的车程中,他才认真地把歌词写好。歌名是 Yesterday,《昨日》。
Yesterday 后来成为披头士其中一首标志性歌曲。这首歌还保持着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那就是拥有最多翻唱版本的流行歌曲,至今超过三千个歌手和组合翻唱过它。
在众多翻唱版本之中,我最喜爱苏格兰摇滚乐队湿湿湿(Wet Wet Wet)在1997年的版本,喜爱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原唱。因为那个电影片段……
在电影版《憨豆先生》(Bean: The Ultimate Disaster Movie,1997)里,憨豆先生一个喷嚏毁了美国画家詹姆斯·惠斯勒的名画《灰与黑的协奏曲:画家母亲的肖像》(或简称《惠斯勒的母亲》)。美术馆馆长大卫·朗利知道,他们十辈子都赔偿不起这个损失,于是和憨豆先生买醉。泥醉中他说,“我把我的生命都献给了艺术,可是从现在开始,我唯一能够接近的艺术是我在人行道上画的画,以此乞求路人把硬币丢进我的帽子里。”(I've given my life to art and from here on in, the only art I will get anywhere near are the pictures I draw on the pavement hoping passersby will throw nickels in my hat.)然后,两个醉鬼大声高唱 Yesterday,唱着唱着,Wet Wet Wet 的歌声渐入,覆盖了两人的声音……已经泪如雨下的我,也跟着他们一起唱。
我突然意识到,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也情不自禁地哼着 Yester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