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灰姑娘》里,有一个令人难忘同时又令人困惑的符号,那就是玻璃鞋。一直以来,无数学者和读者都有各种不同的解读,精神分析学派一如既往地把一切视为性欲的象征,另一些流派的心理学家也赋予它恋物癖的意义。这些解读是否过分则见仁见智了。不过,现代的发现使这些解读都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它们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上。文史研究者发现,灰姑娘穿的,根本不是玻璃鞋。
我们不能确定灰姑娘的故事在哪一年问世,只知道它很有可能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民间流传了很久很久。直到1697年,才有文字把它记录在纸张上。法国作家夏尔·佩罗(Charles Perrault)走遍法国乡村城镇,收集民间各种神话、传说和故事,编集成《古老传说、故事和道德规范》一书出版,《灰姑娘》亦在其中。
在民间流传的口语版本中,灰姑娘穿的鞋子的材料应该是“vair”。“vair”的古法语,意思是杂色的毛皮,也有人认为是松鼠的毛皮。可是,这个词到佩罗所在的时代已经沦为废词,不再被人使用。因此,佩罗记录时很自然把它听成发音相近的“verre”,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玻璃。
常识告诉我们,穿着光滑而笨重的玻璃鞋跳舞是多么不设实际的事情,也非常之不安全。就算是智商不高的中世纪贵族,也知道用皮革或者毛皮制作的鞋子是最舒适,也最适合在舞会上卖弄风情的(中世纪的农民,则会穿方便劳动的木鞋或者凉鞋)。所以灰姑娘得到的魔法鞋,其实只是中世纪贵族常穿的毛皮鞋,并无特别之处,最多是毛色较漂亮,款型较新潮而已。
在1812年出版的《格林童话》中,格林兄弟( Brothers Grimm)在德国乡间收集到的德语版本又有所不同,灰姑娘穿的鞋子既不是玻璃鞋也不是杂色毛皮鞋,而的黄金鞋。黄金鞋,又令人想到九世纪在中国唐朝流传的一个故事《叶限》。用毛笔勾勒出来的叶限,轮廓跟灰姑娘有八九分相似。显然,这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不过,格林兄弟的版本在英语世界不及佩罗的版本受欢迎,所以迪士尼卡通片的灰姑娘是穿玻璃鞋的。凭借迪士尼的影响力,玻璃鞋与灰姑娘就像面具与佐罗、烟斗与福尔摩斯、红色三角裤与超人一样,在世界各地的人们的意识中,留下不可分割的印象。
尽管玻璃鞋是一场误会,却是美丽的误会。纯真的心灵,纯洁的爱情,再配上一双晶莹剔透的玻璃鞋,是多少女孩的梦想啊。梦想是可贵的,比裘毛和黄金,可贵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