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4日

文学书单20

  

我们回到英语世界,回到大不列颠。

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在这里争强斗勇,好不激烈。读者其实不必太在意什么主义、流派、形式、风格等抽象的东西,记住王尔德的格言:书,只有写得好和写得不好之分。以下介绍的绝对是好书。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天衣无缝地将自己的生活转化成小说,创造了《人生的枷锁》。他并未满足于此,还将别人的生活转化成小说,创造了《月亮和六便士》,小说原型是画家保罗·高更。

约翰·高尔斯华绥的三部曲巨著《福尔赛世家》(《有产业的人》、《骑虎》和《出租》),写作手法有点陈旧过时,不过这些再现英国上层社会生活的小说,可读性强。中篇小说《苹果树》也不错。

E·M·福斯特虽然十分长寿,但是重要的小说都集中在前半生。《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颂扬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爱情,《莫里斯》颂扬男人和男人之间的爱情……后者只能在作者死后出版。

D·H·劳伦斯只对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性爱感兴趣。从《儿子与情人》到《查泰来夫人的情人》,性描写一部比一部多,主人公的性能力一部比一部强。作者会辩白他是批评工业对人性的侵蚀,还有警惕守林人。

詹姆斯·乔伊斯同样得为小说《尤利西斯》的性描写辩白。意识流!你们知道吗?就是把脑子里的东西全都倾泻出来,包括猥琐的想法。他没有说谎,成年男人的大脑就是这样的。

弗吉尼亚·伍尔芙不喜欢乔伊斯的猥琐,虽然他们同年生同年死,虽然他们都用意识流写作。她的意识流有絮絮叨叨的女人味,也有意志坚定的女权思想,《到灯塔去》和《奥兰多》最能体现。

出生在新西兰的美女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5岁移居英国,与劳伦斯、伍尔芙成为好友。她以短篇小说见长,短暂的一生(34岁)留下《花园茶会》、《幸福》、《金丝雀》等优秀作品。

奥尔德斯·赫胥黎没有像爷爷那样成为生物学家,他喜欢写作,晚年还受印度哲人影响,爱上冥想和吃斋。反乌托邦小说《美妙的新世界》还是很科学的,它告诉人们当文化变成一出滑稽戏,就是这个样子。

乔治·奥威尔(原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在生命最后几年因政治的冲动(他归纳的写作四大动机之一)创作了《动物农庄》和《一九八四》两部不朽巨著。前者活泼有趣,后者则人战栗。嘘,老大哥在看着我们。

伊夫林·沃的写作生涯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是讽刺小说,比如《邪恶的躯体》。后期是史诗般的历史小说,多以“二战”为题材,比如《故园风雨后》。

格雷厄姆·格林左右通吃,无论通俗小说还是严肃文学都得心应手。《布赖顿棒糖》和《权力与荣耀》比电影更震撼,也跟他的信仰一样,充满犯罪、阴谋和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