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

译诗

  

作为一名英语诗歌的译者,若再诉说诗歌翻译之难,只会如喃喃自语喋喋不休般惹人讨厌。除了少数口出狂言自称译得“最纯正、最优美、最准确”之外,大多数译者都跟本人一样,默默地迎难而上。我不敢说有什么心得值得分享,只有一些纯属个人的体验,在此不妨抛砖引玉。

一说到翻译,“信、达、雅”这些老生常谈总是被重拾又重拾。事实上,我在开始诗歌翻译工作之时,也严格遵循老一辈所订立的原则。更甚,我不但讲究译文与原文的韵式保持一致,而且每行的字数也要配合原文的音部数,尽量工整。后来我逐渐发现,这种像墓碑一样刻板生硬的翻译方法存在很大的缺陷。

诗歌是一门很特别的艺术,它兼具音乐性和文学性。诗歌的音乐性,一经翻译就死亡。千方百计去重现原文的音乐性,得到的只可能是东施效颦的效果。况且,这种做法会妨碍诗歌的文学性的传达。而诗歌的文学性,只要译者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和汉语文字功底,理论上失真度可以是零。

经过艰苦的总结和分析,我不得不承认过去所采用的翻译方法是买椟还珠、取舍失当的。

承认错误,然后就要作出改正。我的新方法是:1、解开枷锁,不再拙劣地仿效原文的韵式和字数;2、在完整保存原文意义的基础上,演绎出自己的诗歌风格。

“翻译是二次创作。”

每当着手翻译工作的时候,我都会在脑中不断重复这句话。翻译是二次创作。它在提示我:一要忠于原文的内容;二要保持个性,不能迷失在巨人的影子里。

至于我的译诗,大概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不管怎样,欢迎商榷。

 


Giuseppe Maria Crespi, Bookshelves with Music Writings,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