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4日

文学书单21

  

继续在大不列颠漫游。

继续介绍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用粗糙的文笔表达他对全体人类的绝望——绝望度高达99%!幸好预留1%的乐观,否则读得人如丧考妣。读过小说《蝇王》之后,谁还认为小孩子天真无邪?

英国50年代出现一批被批评界批为“愤怒青年”的作家,金斯利·艾米斯是其中一个领袖人物。小说《幸运的吉姆》的主人公充满怒气,然而行为又令读者捧腹,算是一部轻松的社会喜剧。

尽管安东尼·伯吉斯著作等身,却似乎只有《发条橙》为人熟知。这部反英雄、反乌托邦小说实在令人惊恐和不安,而且恐怕会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产生不寻常的见解。

剧作家登场。爱尔兰剧作家肖恩·奥凯西致力于爱尔兰独立运动,他的现实主义戏剧强化了这个主题。不过《犁与星》被战友骂为背叛之作之后,作者索性移居英格兰。

另一个爱尔兰人萨缪尔·贝克特写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等待戈多》。两个流浪汉的交谈和争论,兼具滑稽与机智。贝克特的特点就是让词语不断在抽象事物的边缘滑动。

哈罗德·品特可以说是现代英国最成功的剧作家,同时也是导演和演员。他早期创作荒诞派戏剧(如《生日派对》),后来在革新与背叛之间,走出新路线。可惜晚年过度参与政治。

以下时间留给诗人。

为了体味历史和传统,T·S·艾略特弃美入英。《荒原》使研究历史、神话、宗教、心理学和符号学的人兴奋不已,一般人却只看到一堆晦涩的文字。破坏之后,晚年力作《四个四重奏》发挥疗伤作用。

爱尔兰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疯狂地恋爱,并爱屋及乌地爱上爱尔兰独立运动。作品除了爱情和革命,夸张的神秘主义和自吹自擂式的说教也占很大比重。算吧,他是诗人,不是完人。

狄兰·托马斯的诗需要大声朗诵,因为每个字都是绝望的呐喊。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这位生性敏感的威尔士诗人有理由绝望,也有理由用酗酒这种慢性自杀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图书馆管理员菲利普·拉金的诗跟他的为人一样低调,是低调朴实的现实主义,朴实得没有一丝想象力。然而他是最受普通人喜爱的诗人。嗯,缺乏想象力的普通人。

泰德·休斯身强力壮。诗如其人,也充满暴力和阴郁。在妻子(美国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自杀后他为千夫所指。是否有家暴?不得而知。奇怪的是,他的诗深受儿童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