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金酒品牌 Beefeater 有个中文名字,叫必富达。啊,多么好听!多么富态!看来外国商人对中国人的脾性了解得相当透彻。只是,这个音译而来的名字,无法揭示品牌背后的文化底蕴。
Beefeater,照字面解,是“食牛肉者”。在英国,食牛肉者特指皇家禁卫军仪仗卫士和伦敦塔看守。
皇家禁卫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95年,它是由当时的国王亨利七世所创建的。几十年之后,爱德华六世派遣他们看守伦敦塔。我们从必富达的酒瓶可以看到禁卫军仪仗卫士的神采,穿着威风凛凛的都铎王朝制服。
那么,食牛肉者这个外号又是怎么来的呢?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初,具体情况已不可考。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当时皇家禁卫军仪仗卫士和伦敦塔看守特别受到国王照顾,每天能分配到大量牛肉。要知道,那个时候吃上一顿肉简直是神仙级享受,而这帮人竟然每天都吃肉,竟然吃很多很多的肉……哎呀,羡慕、嫉妒、恨,百感交集,感慨万千,无可奈何,岂有此理!于是乎,平民百姓就叫他们食牛肉者。这个外号带有一定的贬义,有点像当下流行的詈辞“吃货”、“大食懒”等。后来随着平民百姓吃肉次数增多,食牛肉者的贬义就消除了,变成皇家禁卫军仪仗卫士和伦敦塔看守的雅号。
食肉,自然要饮酒。金酒,Gin,传统上译作杜松子酒。这个译名值得商榷,因为这种酒实际上是谷物酿制的烈酒,杜松子在酒中只不过是担当调味料的角色。窃以为,音译为金酒或者琴酒(台湾)或者毡酒(粤语地区)会更加恰当。
犹记得第一次饮毡酒是在初中阶段。某个星期天下午,几个同学在一家西餐厅小聚。我抵挡不住澎湃的好奇心要了一杯叫“毡七喜”的饮品。具体原因?“毡”字给我浓烈的《一千零一夜》的气息。不负责任的侍者明知道我是未成年人也不告知这是一种酒精饮品,于是我糊里糊涂地把这杯味道怪怪的液体喝光。然后,有点迷糊,再然后,猛然亢奋,一扫平时羞怯、木然、自卑的特征,崇论闳议、妙语连珠、技惊四座。事后想了好久,也找不出原因。其实,毡七喜是毡酒加七喜加冰块混合而成的。
如今,在所有酒类中,我对金酒的热爱程度仅次于威士忌。只是我始终没有吃下酒菜的习惯。饮再多的必富达,我也不会成为名副其实的食牛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