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6日

文学书单23

  

20世纪的美国剧作家登台之前,先介绍一位加拿大小说家,索尔·贝娄。贝娄长期居住在芝加哥,思想中的美国成分更多一些。作品的特点是喋喋不休地讲解到底怎样才算是一个人。《洪堡的礼物》是其巅峰之作。

除了电影梦工场,美国也有剧院,而且有不错的剧作家。

跟杰克·伦敦的经历相似,尤金·奥尼尔曾经是冒险家和淘金者,肺结核迫使他改行。《琼斯皇》确立表现主义风格,赢得国际声誉。死后才上演的《长昼的安魂曲》被认为是他最好的作品。

经历一连串失败之后,感人至深的半自传剧本《玻璃动物园》使田纳西·威廉斯一夜成名。接着是巅峰之作《欲望号街车》。再接着是同性恋曝光,他疲于奔命,再也无法回到高峰。

大器晚成的阿瑟·米勒因《都是我的儿子》声名鹊起,同年还有力作《推销员之死》。他赢得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奖品——玛丽莲·梦露。可惜郎才女貌不一定珠联璧合,婚姻仅维持四年多。

最后介绍诗人。

罗伯特·弗罗斯特擅长用口语化诗句描写新英格兰的树林和草原,被人们(尤其是农场主和暴发户)赞誉为美国的华兹华斯……华兹华斯?有点过誉了吧。

埃兹拉·庞德是意象派运动的发起人,后来转向现代主义。艺术上的进取精神值得赞扬。可是他昏头昏脑拥抱法西斯,战后又装疯卖傻逃过审讯。算吧,还是那句,他是诗人,不是完人。

罗伯特·洛威尔成为美国战后最受欢迎的诗人。声誉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他的反越战立场和对个人生活的裸露。因此他在美国之外找不到太多拥趸。

我们已经谈过西尔维亚·普拉斯的悲剧了,这个才华横溢的自白派才女是用煤气自杀的,死时只有30岁。死后出版的诗集《爱丽儿》获得很高评价。

 

至此,我们的旅程结束了。

21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忙于用愚昧和贪婪堆砌必定坍塌的巴别塔,阅读的人越来越少,阅读文学经典的人就更少了。

如果你是从《文学书单》的第一篇开始一直看到这里的话,如果这个系列的文章有幸给你一秒钟感动或者给你一丁点帮助的话,那么,我们的旅程还没有结束,也永远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