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3年,刚刚开始远征亚洲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登上安纳托利亚高原,来到古城戈尔迪昂。他很有可能是基于战略需要才占据这个要津的。不过,以阿喀琉斯后人自居的他,说不定也是为了一个传说而来。这个传说关于一个绳结——戈尔迪结,一千年来,从来没有人解开它。
亚历山大大帝一定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个神秘的故事。
群龙无首的弗里吉亚人,需要一位英雄般的国王带领他们,于是到宙斯神庙祈求神谕。神的指示是:应该选最先遇到的乘牛车的人。这时候,一名农夫正好乘牛车而至,他叫戈尔迪俄斯。他告诉弗里吉亚人,那天在耕地的时候,一只鹰落在他的牛轭上。一名女预言家告诉他,这是他即将成为国王的预兆,并指示他驾牛车向这个方向走。两个神谕正好相符,于是戈尔迪俄斯便成为弗里吉亚国王,首都也改名为戈尔迪昂。而事件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牛车和轭,戈尔迪俄斯将它们存放在神庙内,车和轭之间用一个极其复杂的结捆起来。多年以后,又传出一个神谕:解开戈尔迪结的人,将成为亚洲之王。无数英雄好汉慕名而来,却都在戈尔迪结之前无计可施。因为这个结,完全看不见结头。
亚历山大大帝决定挑战戈尔迪结。他登上卫城,走进神庙。根据罗马历史学家阿利安的记载,随行人员都非常紧张。准备在亚洲大展拳脚的国王如果不能解开戈尔迪结,将对军队士气造成不可估量的打击。要知道在古时,人人都十分迷信。人们看到亚历山大站在戈尔迪结前静静地沉思了一段时间,似乎无从下手。我们可以想象,一些人低下了头,不敢再看。而另一些人,可能隐藏不住嘲讽的神色。突然之间,一道光芒闪过,只见亚历山大举起剑,一下把绳结砍断。当晚戈尔迪昂雷电交加,祭师说宙斯承认了这位亚洲之王。果然,他一直打到印度河,几乎征服了当时欧洲人已知的世界。
16世纪中期,英语开始登上大雅之堂。戈尔迪结的故事亦以英语在英国流传,从中产生“cut the Gordian knot”(砍断戈尔迪结)这个成语,比喻用最直接、最强力的方法解决难题。
同是16世纪,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也在传诵。两个故事放在一起,我不由得想到始于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美国商界的一句惯用语“think outside the box”。世界有太多的盒子、太多的框架,能够打破常规、不受尘俗束缚的人,肯定不是常人,至少不是俗人。解开戈尔迪结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举起剑的那一刻,不是雄心勃勃的国王,不是意气洋洋的英雄,而是哲学家,像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一样。
Giovanni Paolo Panini, Alexander the Great Cutting the Gordian Knot, c.1718 - c.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