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岩岗,位于顺德大良北区,全山皆石。裸露的岩石呈深浅不同的赭红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幅锦缎。故而得名。
南蛮人欠缺风流,对锦岩视若无睹。直到公元9世纪后期,风流浪人罗隐飘然而至,为此奇观折服,结庐山下。这位晚唐诗人,屡试不第,索性放弃仕途,以四海为家。他因一首《自遣》中的一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而名扬四海。据说这位著名的“one-hit wonder”曾经在锦岩峭壁留下“稳乐”二字,可惜真迹已被岁月洪流冲走,现在有一个小牌坊以资纪念。
七百年后,顺德龙山人陈邦彦亦移居锦岩之下,自号“岩野”。这位岩野先生在十八岁取得秀才资格后,就中了“罗隐病毒”,屡试不第。不过,在这种偏远地区,秀才头衔已经够用——足以开馆办学,且收入不错,至少够他纳个漂亮小妾,生活愉快。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清兵入关,长驱直入,很快杀至岭南。国难当前,儒生当仁不让。陈邦彦效法同乡先辈、大明“反贼”黄萧养,以三寸不烂之舌,鼓励顺德乡民起而抗之,最后集聚二万余人。
望见这群乌合之众,满清两广总督佟养甲肯定笑不拢嘴。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敌阵那个应试制度的失败者,居然是个军事奇才,要不就是袁崇焕上身。陈邦彦以不值一哂的弱势,出人意料地把战无不胜的清兵弄得“一头烟”、“一身潺”、“一镬泡”。只可惜,实力终究悬殊,陈邦彦最后在清远战败被俘。
佟养甲本是汉人,做了“鞑子”走卒后,反而用铁腕政策压制汉人,在历史上留下不太好的名声。他先是劝陈邦彦投降,在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以残酷的磔刑杀之。陈邦彦在狱中绝食五日,写下慷慨的五言古诗《狱中五日不食临命歌》:
天造兮多艰,臣之江也浒。
书生漫谈兵,时哉不我与。
我后兮何之,我躬兮独苦。
崖山多忠魂,先后照千古。
“崖山多忠魂,先后照千古”。崖山,在广东新会。南宋最后的武装力量在崖山海战中瓦解,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忠臣义士宁死不降。文天祥更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千古绝句。陈邦彦以古自勉,在广州四牌楼(今天的解放中路)含笑就义。
后人将锦岩岗下陈邦彦当年讲学的地方,改建为陈岩野祠。“新中国”成立之后,它又变成陈岩野纪念馆,今日处于半废置状态……在初夏的雨雾之中,在萧条和冷漠之中,一池泉水泛起无力的涟漪,一个游人发出无声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