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日

西山的牡丹

  

古时的大良凤山,南有宝林寺,东有西山庙。佛道两家和平共处,河水不犯井水。真正做到“一山两制,高度自治”,绝无“一山各表”的争吵。

西山庙的建造,也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话说在明世宗嘉靖二十年,即1541年,大良修建城墙,初拟在凤山之上筑一道西墙,直抵金榜。金榜乃地名,以产牛乳闻名。鄙人在此居住过一段短时间。金榜、凤山都在大良古城的西部,因此凤山又名西山。不料,凿山却凿出一把大刀,上有“青龙偃月”的字样。人们不禁又惊又喜,莫非此山乃关公关云长的风水宝地?遂中止西城墙之计划,改而建一关帝庙,供奉神器青龙偃月刀。

然而,不论是史书《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找不到关云长光临过珠江三角洲的任何记录。至于庙中的宝刀,再无下文。到底有无宝刀?是真刀还是假刀?实在令人狐疑。鄙人只好以鲁迅的态度——“用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处之:会不会是腐败的官吏亏空了库房,而修建城墙必定败露罪行,于是想出这条妙计?若果真如此,那也歪打正着。西山庙甫一建成,香客络绎不绝。顺德的旅游业,又上了一个台阶。

西山庙多神奇也好,也不得不和宝林寺一起,遭到“运动”的洗劫。不幸中之大幸是,西山庙的破坏不如宝林寺严重,至少是“死有全尸”。因此“改革开放”之后,在原址进行修复即可,无需像宝林寺一样另觅新址重建。

鄙人算是见证西山庙的修复过程。

西山庙旁边,过去有一所西山小学(现已搬迁),据说是全顺德最好的小学。当年入学面试,我一脱下太阳帽,老师便问帽檐上的两个字是什么,我答“牡丹”。我当时还不会写字,只是记忆力好,大人讲过的我都记得。

六年级一次美术公开课,我用水彩画了一幅牡丹。这幅画被老师拿去展览,至今没有归还,不知道命运如何。曾经很随便地说过“想成为画家”的我,看来还是有点美术天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