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包子与馒头的区别在于,前者有馅,后者没有。不过在北宋之前,不管肚子里是否有料,一律称作馒头。
相传馒头的发明者,就是那个神通广大到仿佛来自外星的诸葛亮。当其时,这位蜀国丞相已经用七擒七纵的方法搞掂了孟获。不料在班师回朝途中,被汹涌的泸水拦住(泸水,今天是云南省的一个县,但那时是指一条河流)。
刚刚归顺的孟获告诉诸葛亮,这是长年战乱中失去生命的人的鬼魂在作祟,必须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祭祀,河水才会恢复平静。一听到这句话,兵卒们的血液比泸水更汹涌。当然,宅心仁厚的诸葛丞相是不会随便杀自己人的(马谡在抗议)。只见他的羽扇不停地摇呀摇,终于摇出一个馒头来。这绝对不是魔术!馒头的具体做法是,将羊肉和猪肉切碎,包进面粉里捏成人头的形状,再用蒸笼蒸熟。用这种馒头代替人头,果然成功地骗过鬼魂,全体蜀军安全渡河。由此可见,鬼魂的智商低得叫人担忧。
更叫人担忧的是,这么荒唐的故事竟然记录在《事物纪原》里,这是北宋时期一部严肃的书籍。当然,它广为流传是得益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里各种添油加醋的描述。
事实真相会令诸葛亮的粉丝十分扫兴。早在诸葛亮之前的西汉,就已经有馒头这种东西了。
馒头其实是从面包改造过来的。距今大约6000年前,生活在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已经懂得制作面包。不过4000年之后,面包以及磨制面粉的方法才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不知道什么原因(说不定是害怕所谓的“上火”吧),中国人不喜欢把面包放进火炉烘烤,而是改用蒸笼蒸熟。馒头,就这样问世了。
中国人向来相信以形补形的说法。旧社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平民百姓(根据某政党的说法),啃着馒头和包子的时候,大概也有总有一天会在骨瘦如柴的身体吃出包子脸、馒头胸、蒸笼肚的愿望吧,这真是一个十分低俗却又值得同情的中国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