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工作?
为了生活!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个答案。那么——我要进一步发问了——为什么一个星期要工作五天休息两天,而不是休息五天工作两天呢?
你一定以为我疯了吧。不,我没有疯,疯的人是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这个主意是他提出的。别忘了,那个时候还在实行六天工作制,所以他的呼吁更偏激:美国人应该改变过往的生活习惯,工作一天休息六天。
当然,梭罗跟我一样,并没有疯。他只是有感于太多人花费太多时间和太多精力去获取太多生活物质,而不是精神慰藉。这根本不是生活!梭罗说。真正的生活是,闲暇。可是,闲暇总被人们误解。闲暇绝对不是懒惰,闲暇是自由。只有获得自由,人才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
1845年的春天,28岁的梭罗决定将他的思想付诸行动。征得亦师亦友的思想家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的同意之后,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搭建了一间小木屋,开始过起自给自足的简朴生活。瓦尔登湖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镇,湖畔的山林属爱默生家族所有。
梭罗开垦了一小块土地种植农作物,产出仅仅够自己食用。这就足够了,不是吗?如果觉得食物单调,营养不足,那可以钓两条湖中的鱼,或者向附近的农人交换食物。总而言之,梭罗的生活非常悠闲,使他有大量时间思考自然与存在的关系。他后来把这些思考写成散文集《瓦尔登湖》(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
《瓦尔登湖》主要阐述梭罗的超验主义思想,也有无政府主义的倾向。和英国的威廉·华兹华斯等湖畔诗人一样,梭罗猛烈批判社会、文明、科技、工业等对人性的扼杀。梭罗说:政府、国家、城市是坏的,树林、溪流、草木是好的;生命十分宝贵,不应该浪费在谋生之上;然而大多数都迷失在过于丰盛的物质之中,再也看不见真实的自己;其实,上帝就在心灵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观照自己的方式与上帝交流。
也许这些思想不完全是梭罗独创的,但是梭罗的文笔流畅、格调清新、韵味无穷,让人读来心旷神怡、心悦诚服。讽刺的是,这么好的一本书,却一度无人问津。直到梭罗去世之后,它才进入俗人的“法眼”,成为经典名著。
很可惜,梭罗在瓦尔登湖只生活了两年多,他是在1847年9月离去的。他要赶赴新的战场,继续将思想付诸行动。新的战场是,公民抗命和废奴运动。这是非常艰苦的斗争。显然,它们使梭罗的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以致年仅44岁,便轰然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