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

到湖畔去

  

英国人称之为湖区的地方,位于英格兰西北部。那里群山巍峨、树林苍翠、湖泊星罗棋布。相映成趣的景色相当秀丽,加上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的缘故,它在1951年成为英国国家公园。

华兹华斯出生在湖区的小镇科克茅斯,父母早逝,他和兄弟姐妹四人分别被不同的亲戚领养。而威廉,则由舅父负责照顾。然而这个舅父却在1792年中止资助,使当时正在剑桥大学读书的外甥陷入困境,最后不得不退学。原因嘛,思想顽固守旧的老头极度反感年轻人对法国大革命的支持。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华兹华斯的确是革命的狂热支持者。他甚至在17901792年间两度前往法国为革命添一分力量。可是,随着雅各宾派专政,大革命进入恐怖时期,亲眼目睹血流成河的惨象,华兹华斯的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变。这个转变,也使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甚为愤怒,他们把华兹华斯归入“反动文人”一类。其实,与其说华兹华斯反对法国大革命,不如说他痛恨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等暴君。

熬过贫困的几年,华兹华斯意外地获得好友遗赠的一大笔钱。他马上把感情甚笃的妹妹多萝西(Dorothy 接过来。并且在1799年,兄妹两人返回出生地附近的格拉斯米尔——湖区里的一条小村庄——定居。

华兹华斯兄妹生活在湖畔,整天散步、饮酒、种花、写诗,过着逍遥自在、怡然自得的生活。同为诗人的好友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塞不要羡慕了,不如搬来作邻吧——后来他们真的这么干了。于是,这些诗人得到一个美丽的称号——湖畔诗人。

东方有一些诗人因为仕途不顺而退隐山林,不问世事。比如陶渊明。但是华兹华斯和其他湖畔诗人却没有这种消极的想法和行为。是的,虽然他们对法国大革命感到失望,虽然他们对英国工业革命表示担忧,但是湖畔诗人不会不问世事。在湖畔,他们不时发表讽刺诗鞭挞时弊。他们到湖畔去,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对自然的崇拜。

湖畔诗人是浪漫主义者,他们实践了让·雅克·卢梭提出的“返回自然”的主张。华兹华斯甚至比卢梭激进。有一次他与威廉·赫兹里特发生激烈争论,那位著名的随笔作家表示知识令人类的生活更美好,华兹华斯却声称,知识只会使人变得丑陋,真正美好的生活是像目不识丁的农人和牧羊人一样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过活。他甚至说,最好把所有书籍都烧掉。当然,说归说,这位桂冠诗人(1843年受封)一生出版过多部诗集,这些优美的作品没有人愿意烧掉。

华兹华斯的著名诗句“儿童是成人的父亲”很能说明他的思想。这句诗的表面意思是,每个成人都是由儿童长成的。深层意思是,每个成人都应该像儿童那样天真烂漫(笔者注:即,无知)。

从来没有哪个诗人比华兹华斯更热爱自然的了。不过有时候我会想,这会不会是一种移情呢?他把那份炽热而无望的爱情,转移到自然之中。

和拜伦勋爵一样,华兹华斯也是深深地爱着他的姊妹。多萝西和她哥哥一样极具文学天赋,只是她的作品无一在生前发表。她不想成为诗人或作家,她写作的目的,仅仅为了取悦哥哥。

出于难以启齿的原因,华兹华斯跟一位旧同学结婚。多萝西则终身未嫁,一直陪伴在哥哥左右。1829年,多萝西患了重病,直到去世一直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从此,华兹华斯再无佳作;从此,湖区再无笑声。